
* **放大資金:**通過杠桿效應,放大自己的資金,提高投資收益率。
10月21日,新一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(LPR)出爐。圖/新華社
最新一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(LPR)10月21日出爐,1年期LPR為3.1%,5年期以上LPR為3.6%。此前,五年期以上LPR為3.85%。如以商貸額度100萬元、貸款30年、等額本息還款方式計算,此次LPR下降25個基點,月供將減少141.5元,30年房貸將少還5.1萬元,直接降低了購房者的財務負擔。
LPR的變化直接關系著房貸壓力的大小、還款的多與少,因此,每一期的利率變化都牽動著貸款人的心弦。在此前的降準降息等一系列動作之后,如今,LPR利率再一次下調,進一步延續了此前的利好預期。這不僅有助于減輕居民和企業的貸款成本,還能有效激發市場活力,促進消費和投資的增長。
9月26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明確強調,要降低存款準備金率,實施有力度的降息。在決策牽引下,近一段時間以來,貨幣政策可謂動作頻頻。
早在上周,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就“劇透”,預計LPR將下行。10月17日,央行剛剛進行了2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(MLF)操作,并進行了10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。MLF的操作為LPR的進一步下降奠定了基礎,有助于降低銀行的融資成本,進而促使銀行向實體經濟提供更低利率的貸款。
一系列政策的疊加效應,是對“有力度的降息”要求的有力落實。而這也再一次證明了貨幣政策在宏觀調控上的靈活性和精準度,進而向市場傳遞著鞏固信心的信號——政府正通過一攬子持續性的有效政策措施,助力經濟平穩健康發展。
連續的降準降息操作,有效增強了公眾的獲得感。對于個人而言,LPR的下調不僅意味著每月還款壓力的減少,可支配收入的增加,對于提高生活質量和滿足更廣泛的消費需求具有重要意義。特別是對于年輕家庭來說,這一政策調整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他們的支出壓力,增強消費信心。
對于房地產市場來說,存量房貸利率的變化一直就是市場關注的焦點。LPR利率水平的調整,直接關系著存量房貸的利率水準,因此,這一調整,也能進一步增進房地產市場的信心,為樓市的復蘇提供積極預期。
當然,LPR不僅僅事關房貸。對于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來說,貸款成本的降低能夠為其提供更加充裕的現金流,幫助企業擴大生產規模、加大研發投入或拓展新的業務領域。
這不僅有利于單個企業的成長壯大,也為整個行業的創新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。此外,成本的下降也有助于提高產品的競爭力,推動出口增長,進而促進國內經濟的良性循環。
LPR的下調直接在信心層面帶來了諸多利好,而其效果的持續發揮,還需依賴于金融機構的有效傳導。前不久,金融系統專門召開會議,進一步強調了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、融資貴的問題。因此,在釋放“活水”之后,進一步疏通下游的堵點,以確保降息紅利能夠真正惠及那些最需要的人群,至關重要。
從長期來看,資金供給和需求的有效匹配依然是一項系統性工程。讓更多有需求的群體和企業能夠感受到降準降息紅利所帶來的“獲得感”,不僅需要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,確保流動性能夠順暢地流入最需要的領域,更需要包括財政、產業、公共政策等多方位的“組合拳”。
就此去看,只有通過綜合施策,方能確保降準降息的紅利真正惠及更多有需要的群體和企業,讓“有力度的降息”惠及更多群體配資期貨配資,更好促進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。
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,不代表股票配資門戶網觀點